最新資訊
孩子需要“被看見”,不是“被贊美”
1 經(jīng)常被贊美的孩子更擔心失敗
兒童教養(yǎng)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,“贊美”孩子并不總是有好處,。
有研究者讓不同的兒童解數(shù)學題。解完一組簡單題目后,,研究者給了每人一句反饋,。對一些孩子贊美他們的智力:“哇,你太聰明了,!”而對另一些孩子指出他們的努力:“你剛才很用功,。”然后,,研究者給孩子們更困難的一組題目,。
因為聰明而受到贊美的孩子會更擔心失敗,他們傾向于完成難度較低的任務(wù),,遇到困難更難堅持,,易焦躁,甚至表現(xiàn)出自尊水平的下降——贊美他的天賦,,居然會打擊自尊,。
乍一聽這與我們的直覺相反。但細細一想,,又很符合我們的經(jīng)驗,。
雖然贊美讓人舒服,但它仍然是一種評價,。它把人捧到極高處之后下一個結(jié)論,。這個“結(jié)論”很可怕。當我們受到贊美之后,,我們常常害怕自己配不上這種贊美,,會為此平添不少壓力。出于壓力,,我們會更愿意重復相同的工作:既然我這樣做了就是好的,,為什么還要冒險去嘗試更多的可能呢?
更嚴重的情況下,,我們干脆什么都不做,。“你們都夸我文章寫得好,,但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好法,?我怕再寫下去就會露怯,?!蔽覀冇梅艞墎砘貞?yīng)贊美。
如果對一個小孩說:“哇,你這幅畫太美了,!”或者夸一個孩子下棋贏了:“你是小棋王,!”他會很開心。但再讓他畫一幅或下一局,,他可能就會躊躇,。
2 贊美比批評更壞
生活中,人們一開口總是忍不住評價,。用“不評價”的方式講話,,似乎不太容易。
評價接近于一種定義性的表達,。對于它,,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,但很難有更多延展性的探討,。如果是現(xiàn)實的交流,,很可能造成冷場:你都已經(jīng)下結(jié)論了,我們還說什么呢,?
從這個角度講,,贊美甚至比批評更容易終止一個話題。
批評好歹還可以反駁:你說我不好,,我不同意,。但是贊美怎么辦呢?反駁也不妥,,但接下去又沒有再討論的余地,。大家聊得好好的,我突然來一句:“我覺得大家都很好,,很好,,很好?!边@會讓場面的氣氛暴冷,。要繼續(xù)聊,只有忽略這句話,。
3 學會“不評價的交流”
不評價的交流方式只關(guān)注具體發(fā)生了什么,,而不是進行抽象的判斷、定義以及對人的褒貶,。
一個不評價的老師,,會這樣問學生:“你最近常常不做作業(yè),發(fā)生了什么呢,?”而一個評價性的老師則會說:“你最近怎么老不做作業(yè),?”前者是在關(guān)心一樁事件的發(fā)展過程,,而后者就只是在訓誡。
后面這種情況下,,老師根本不在意理由,。他只關(guān)心對學生的定性,而這件事他已經(jīng)做到了,,“承認吧,!你就是個差學生?!狈路鹗沁@樣的潛臺詞,。可以嗅到明顯的拒絕氣味,。如果你是這個孩子,,只要低頭認罪就好了,什么都不用多說,。
通過前一種表達方式,,我們則會更接近事件的真相。也許這個學生遇到了一些麻煩,,也許他最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,,或者他在用這種行為傳達某種態(tài)度,或者還有其它的什么可能,。
當我們采用一種非評價的立場時,,就等于為這些信息的流通創(chuàng)造了空間:“說吧,讓我看到它,,我對你經(jīng)歷的這些事感到好奇,。”你無須辯解,,只需要單純地描述你的經(jīng)驗就好,,這就是我們此刻關(guān)注的。
4 孩子需要的只是“被看見”
通過不帶有評價的交流,,我們在做一件事:描述經(jīng)驗本身,。經(jīng)驗的描述看上去最簡單,但往往也最有力量,。對于事物的認知和相互確認,,遠遠比哪怕挖空心思給出的“贊美”更能表達出重視。
對畫畫的孩子說:“這是你畫的山,,這是河水,,啊,河水里有一只船,,船上這個人是在釣魚嗎,?哈,,你還給他畫了帽子!嗯,,你在這邊畫了一個太陽,這邊畫了一個月亮,,那是白天還是晚上呢,?”
——你注意的是具體的過程。這些話里沒有褒貶,,但他們會感到自己做事被看見了,。他們會樂于跟你討論,也會更有興趣繼續(xù)做下去,。
- 上一篇:讓孩子愛上閱讀,,別錯過這八條建議
- 下一篇:開學季| 這9句話最適合講給孩子聽!